网文写手,熬夜赶稿时,突然一阵天旋地转,再睁眼,竟身处华丽却陌生的宫殿,周围人高呼 “秦王”。他惊恐地发现,自己穿越成了 13 岁刚登基的嬴政!
此时的秦国朝堂,吕不韦权势滔天,与太后赵姬关系暧昧不清,还有嫪毐在太后宠信下肆意妄为。林宇,不,此刻的嬴政,心中满是焦虑与忐忑。他深知历史走向,却不知自己这只 “蝴蝶” 会掀起怎样的风暴。
表面上,嬴政依旧按部就班,暗中却凭借现代知识和对历史的了解,开始布局。他巧妙地利用吕不韦和嫪毐之间的矛盾,故意透露一些消息,让两人的争斗逐渐白热化。在一次宫廷宴会上,嫪毐酒后失言,暴露了谋反意图,嬴政趁机发难,一举将嫪毐及其党羽一网打尽。
解决了嫪毐,嬴政又将目光转向吕不韦。他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直接放逐,而是设局让吕不韦主动交出权力,告老还乡。吕不韦离开前,嬴政与之彻夜长谈,从治国理念到天下局势,吕不韦震惊于嬴政的变化,却也不得不承认,眼前的秦王已非昔日吴下阿蒙。
扫除了朝堂障碍,嬴政开始着手统一六国的大业。他摒弃了历史上单一的 “远交近攻” 策略,而是结合现代商业谈判和外交手段。在攻打韩国时,他先派使者前往,提出以秦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部分土地交换韩国的军事要塞,韩王犹豫不决。嬴政一边暗中集结军队,一边散布消息,称若韩国不答应,秦国将联合其他国家瓜分韩国。韩王惊恐之下,最终答应了嬴政的条件,秦国兵不血刃拿下关键要塞,为后续统一之路奠定基础。
赵国,名将李牧是块难啃的骨头。嬴政故技重施,派使者携重礼前往赵国,同时暗中在赵国朝堂散布李牧拥兵自重的谣言。但李牧不为所动,依旧坚守边关。嬴政苦思冥想,突然想起现代的心理战。他派人伪装成赵国百姓,在李牧军队中传播家人被秦国善待的消息,同时散布赵国朝堂腐败、不重视将士家属的言论。久而久之,李牧军队军心浮动。嬴政趁机发动进攻,李牧虽奋力抵抗,却终因内部问题兵败被杀,赵国灭亡。
燕国太子丹策划荆轲刺秦王,这一历史事件如期而至。咸阳宫大殿上,荆轲图穷匕见,嬴政却早有防备。原来,他凭借现代知识,在宫殿内安装了简易的警报装置,荆轲行动时,警报声大作。嬴政轻松躲过刺杀,随后下令对燕国展开疯狂报复。他不仅派出大军,还利用现代宣传手段,在燕国百姓中散布秦国强大、不可战胜的消息,燕国人心惶惶,很快被秦国攻破。
魏国都城大梁城高池深,易守难攻。嬴政没有选择水灌大梁,而是采用现代攻城器械的思路,研发出新型投石车。这种投石车射程远、威力大,能将巨石精准投放到大梁城内。同时,嬴政派人挖掘地道,准备从地下攻入。魏军疲于应对,最终大梁城破,魏国灭亡。
楚国地大物博,嬴政不敢轻视。他先是派出间谍,收集楚国情报,了解到楚国贵族之间矛盾重重。嬴政利用这些矛盾,扶持亲秦势力,在楚国朝堂制造混乱。同时,他采用持久战策略,不断骚扰楚国边境,消耗楚国国力。当楚国国力衰退、人心不稳时,嬴政派王翦率领大军一举攻入楚国,楚国覆灭。
齐国长期偏安一隅,不修战备。嬴政派使者前往齐国,提出两国结盟,共同治理天下。齐王建本想答应,此时,嬴政却突然变脸,指责齐国暗中勾结他国,对秦国不利。齐王建惊慌失措,还没等他反应过来,秦国大军已兵临城下。齐王建无奈投降,嬴政完成统一六国大业。
统一六国后,嬴政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兴土木、徭役繁重。他利用现代管理理念,合理安排百姓劳作,修建基础设施的同时,注重民生。他推行 “书同文、车同轨、行同伦”,却没有采取 “焚书坑儒” 这样极端的手段。他兴办学校,邀请各国学者前来讲学,促进文化融合。
然而,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。一天,嬴政在宫中突然晕倒,醒来后,他发现自己的意识逐渐模糊,林宇的灵魂开始慢慢消散,嬴政原本的灵魂正在回归。嬴政深知,自己这一场穿越之旅即将结束。在最后的时光里,他将自己治理国家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,写成密信,藏于宫中密室。
不久后,嬴政驾崩,年仅 50 岁。但他留下的这个大秦帝国,在他的改革下,根基稳固。后世在偶然间发现了那封密信,其中的治国理念和奇思妙想,让后人惊叹不已,也让这位千古一帝的传奇故事,又增添了一抹神㊙️而绚丽的色彩 。
返回分页查看